民国金条西安配资哪家好
zhihu.com/question/653554228/answer/1957096505266635000
我外婆的堂弟算是一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,所以我可以用外婆一家的情况大致说说当时的情况。
01
我外婆的父母,下面称为太公太婆,在当时是生意人,在南京城内各处开了许多“馆子”,特别是在秦淮河两岸。
太公的家族很大,那时同在南京城内的还有两位兄弟。
其中一位在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门,另一位在88师。
而88师这位兄弟的儿子,就是我外婆的堂弟,我个人从小喊他六舅公。
南京城将破时,我太公太婆舍不得产业,不愿意走。
太公他自然明白如果不走恐怕九死一生,但如果走了,这些产业就再不可能属于他了。
以后太公人就算能活着回来,也只是一无所有的贱民,在他心里那样活着还不如死了。
而且人一旦逃难,生命财产就没有保障了,在危难时刻人人都会化身成屠夫土匪,且不说民国时已经是一出城到处是盗匪了。
太公觉得逃命带上再多的细软也是保不住的,钱带的越多越惹眼,随时会被周围人谋财害命。
于是,我太公太婆决定赌一把,找到他那位在外交部工作的弟弟,让他在自己逃难前把我太公一家藏在德国公使馆里,一直藏到风头过去后再出来看看外界情况。
届时要么继续留在南京守着家业,要么通过外交系统渠道联络外界再行逃难。
太公觉得全家躲入使馆目标太大,只留了太婆和大儿子,也就是我外婆的大哥在身边,把几个小妾和其他子女交给了外交官弟弟,让弟弟带着逃往内陆。
这一行人中就包括了当时才七岁的我外婆。
02
然而,逃到九江时,遇到一个问题。
依据我外婆生前口述,她这位外交官叔叔倒是提前安顿好了交通工具和护卫随从,我忘记具体是船只还是马车了,但只够带上他自己的家眷和细软,带不走我外婆等他哥哥家的亲眷。
于是乎叔叔象征性留下些盘缠,让其中一小妾带着我外婆避难,美其名曰“等几天再过来接走”,实际上就是遗弃了。
这位妾就跟着大队的难民瞎跑,途中偶遇了一队曾在我太公馆子里唱戏的班子,戏班子里的师傅主动提出带着我外婆走。
小妾把外婆送给戏班,自己立刻带上剩下的盘缠消失了。
从此我的外婆便跟着唱戏班子天南地北走江湖了,直到流浪到了山东地区的根据地,全体投共。
我外婆谈到逃难这一段,说得最多的是饿。
逃难的人群里一部分知道要逃到哪里去,能去投个亲戚,但更多人是没有目的地。
大家听说前面哪个城镇有接济和粥铺,就盲目的朝那个方向逃难。
到地方一看什么都没有,没吃没喝没棚子,很多人再也走不动,就饿死累死了。
要往哪里跑,我外婆一个七岁的小女孩不知道,大人们也不知道,但好在戏班子人多互相之间可以照应。
落单的人,一般上活不了多久的。
大活人不是游戏里的NPC,白天要吃饭晚上要睡觉,不可能一直跑路,没有后勤补给是不行的,但有吃有喝的地方通常都在城镇里,结果跑过去一看,那里也在逃难躲日本人。
03
说回外婆的堂弟,也就是六舅公吧。
如上所述,六舅公的爸爸是国军守城军官,按外婆的说法,是88师里的少校。
我不是历史达人,不知道88师是不是当时守城部队之一。
对于六舅公和他妈妈大姨等军属女眷,国府反正是没有安排后撤走,而是留在了城里。
因为没有组织,消息混乱,一群女人孩子哪里也不敢去,只敢在家傻等男人回来。
后来知道要城破了,六舅公的大姨急忙联系了教会的朋友,带着姐妹和孩子们躲进了教会的避难营。
一开始避难营还是允许成年男性进来,后来怕有瓜葛就不允许了。
日军进城后搜查躲藏的守城官兵,闯进避难营就问有没有青年男子,有的话叫出来盘查,凡是看起来像是当过兵的就拖走或就地枪毙。
六舅公所在的那片基本全是女眷,日军冲过来扫一眼,发现除了几个教会工作人员之外一个成年男人也没有,就走了。
城破后一两周吧,日本人让军人家属自己出现认领尸体。
六舅公的妈自己溜出去找上日本人,打听自己男人动向,问日本人他是死了还是关着。
日本人翻了翻记录,说88师的大概是在燕子矶被枪毙了。
六公妈把儿子托给大姨,自己去燕子矶投江自尽。
于是我六舅公成了孤儿。
不久后,日本人为了宣传日中亲善,在南京开了孤儿院,全城一家家搜罗孤儿“送”进孤儿院。
六舅公的大姨是一个让人无语的女人,就如此把六舅公送进日本人的孤儿院了。
孤儿院生存条件很恶劣,很多孩子得了疾病没有医药,范点小错会被日本人殴打,平日里不说日语说中文会被扇耳光踢肚子,死了残了的不少。
好在六舅公从小“会做人”,为了生存他即使被打骂也努力讨日本人欢心,让日本人挺喜欢他的。
六舅公对我说过,红十字会来调查时,他作为乖孩子的榜样被抱着和日本人拍了张大合照。
当时人家红十字会的人问日本看护员对他们好不好,六舅公顺势抱着日本人,叽哩哇啦用才学的日语说日本人好,天天吃饭后给糖吃。
日本人哈哈笑笑,扭扭他脸蛋,当下塞几颗糖给他。
六舅公在孤儿院战战兢兢活了下来,十二岁时被日本人送入一家大饭店做伙夫,直到抗战结束。
04
大屠杀的风头过去后,我太公从使馆里跑出来,想回去把馆子占回来继续做生意。
按照外婆对我的口述,太公手下有一个人投靠了日伪,想拉着太公也做汉奸,太公不想,日本人便把大部分店铺从太公手中强占了,给了那个投靠做汉奸的手下。
太公从原来的老板,变成了给以前的手下打杂,郁闷的活到抗战胜利后,这些家产也没能从这汉奸手里要回来,而是被其他回南京的大员征收了。
太公之后的人生如何,是哪一年去世的,外婆从未提及。
按照太婆去世前对我妈妈的口述,则又是另一个版本了。
太婆说太公从公馆里回家继续开店后,日本人找上门,让太公做什么商社的会员。
太公不敢惹事,也不敢投日,便计划着收拾钱财逃命。但没跑成,被他那个汉奸手下检举了。
这么浑浑噩噩到了大概41年时,太公偷出来很多小黄鱼交给太婆,说已经买通好了,有个伪军大军官答应可以把太婆和大儿子带出去,太公自己非要留下来守着家产。
那一次运出去不少字画珠宝和古董,大部分“送”给了伪军官,人家通过马鞍山芜湖把母子二人送到了国军的游击区。
到地盘上不久,外婆大哥就被拉壮丁了。但对方说话也不是没有道理,兵荒马乱里两个孤儿寡母肯定会被人盯上,不如让儿子当个丘八,但也不会调动到很远的战区,就当是家里有个扛枪的守门,让人家尚且忌讳一些。
05
前面说我外婆和戏班子流浪到山东,一行人全投共。因此也算抗战期间加入队伍的老革命了,所以我外婆是她这一大家子里留在大陆的人中,唯一活到wenge后的。
外婆的七八个兄弟姐妹们,要么死于逃难,要么成年之后加入国军或者军统中统,50年以后留下的基本被枪毙。
那个随太婆逃出南京进国军的哥哥,解放战争末期时是胡琏部队里的中尉,后来裹挟去了台湾,被编在金门守备。
80年代后,他每年回大陆来探亲,我小时候喊他大舅公。
2002年初,大舅公自己觉得身体不好了,为了落叶归根他独自飞来大陆。
但我们全家出于安全考虑,还是把他送回了台湾,几个月后他逝于荣总医院。
外婆嫌弃自己家成分实在不好,主动和太婆切割。
51年我外婆随文工团去了朝鲜,外婆的妈打听到女儿在北方,想一路流浪要饭北上寻女,在徐州附近被拦下了。
组织上去朝鲜找到外婆,劝她们母女二人相认吧。
我外婆这才同意和母亲相认。
再后来,组织安排我太婆婆在一家院校里当打杂老妈子,而外婆从部队退下来之后在那家院校里当讲师。
至于太公…
没有人知道太公下落,太婆也不知道。
六舅公在抗战胜利后被民国政府评为烈士后代,想吸收他加入军统。他推脱说使不得,自己又胆小又笨,只会烧饭,当兵做特务他绝对办不到。
国民政府便让他继续在大饭店里当厨师。
52年,我嗅觉灵敏的六舅公决定不在大饭店烧菜了,主动跑去一家新开的国营小餐馆下面条,后来还被评过劳模。
70年代时,因为烧菜水平高,六舅公又被调动到一家大饭店做厨师了,对我自吹那时他天天为领导烧东坡肘子,一直干到退休。
06
前面说过太公家族很大的,但除我外婆以外都在国府甚至日伪阵营。解放时,他们要么被镇反,要么流亡海外,走之前想把地契族谱字画珠宝等托给可信的人,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回来。
我外婆是红色阵营的,他们不敢联络,最后选择都交给六舅公。
六舅公好好收下后,转头把小黄鱼、首饰、地契等体积小但高价值的挖个大坑深埋,其他如著作、古董、瓷器字画甚至族谱等,统统砸了烧了。
除了困难期间他挖出过几个小黄鱼接济自己和几个朋友,这些被埋藏的宝贝六舅公再没多染指,也没告诉过任何一个他人,哪怕是自己的老婆孩子。
90年代,随着改开,海外亲戚们一个个回来找到六舅公,索要当年的地契字画等,六舅公悉数奉还。
海外亲戚得知他把族谱和字画等烧了,非常生气,说很多字画是绝版真迹,还有老祖上的画像,损失太大了。
六舅公老婆孩子知道他多年藏着这么一大笔私房钱,如今更是老实巴交全都还给别人,也天天在家骂他。
一时间搞得六舅公他里外不是人。
那些地契放在新中国其实根本是无效的,尤其是有一些物业现在变成文物建筑或者机关办工地,总不能把区委迁出去赔给你,或者把半个镇的土地划给你家吧?
发现很多地契没用了,这些海外亲戚就把地契又还回了六舅公继续保管。
谁知,九十年代中时国家还真开始认这些地契了,地和宅不能交还但可以赔钱。
六舅公两儿子消息快,马上把所有能找到的地契凑出来,去问政府兑钱!
拿到一大笔钱后,两兄弟竟然抛弃父母带着钱跑路了,至今没有音讯。
所以六舅公年老时没有子孙尽孝,倒是天天来我外婆家这儿的大院里喝茶下棋。
2007年四月,在睡梦中离世。
▼关注查看深度文章
在线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